【故事】智赛网创始人邹冰:三周“智”造,三年智赛
这是海淀·故事第656篇文章
“您好!”邹冰向我走来,微微笑着,眼神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我们相约在海淀区的学研大厦C-Lab创新开放实验室,背着双肩包的他看起来就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作为一个十二岁男孩的父亲,一个国际象棋公益网站的发起人,这些年他得到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赞誉和关注,而这个低调沉稳的大男生,也就这样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对大多数人而言,国际象棋也许还只是一项比较陌生的运动。这项历史悠久的智力运动近年来却频频进入公众的视线。
3月28日,随着2018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候选人赛在德国柏林落幕,中国棋手丁立人在最后一战与俄罗斯棋手卡尔亚金握手言和,以14轮1胜13和积7.5分的成绩名列第四。外媒普遍认为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居领先地位的国际象棋国家。
在中国近年来各项赛事运动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误打误撞闯入国际象棋圈的技术达人邹冰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而言,智赛网正是中国“智”造的代表。
2015年底,邹冰凭一己之力创建了“智赛网”的前身——国际象棋比赛网。在国际象棋的世界以外,从开始至今“零推广”的智赛网可以说是鲜为人知。尽管在百度搜索“智赛网”时,它会稳固地超过其它冗杂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第一的位置,但误打误撞点击进去的人,或许都会因为其极简的网站设计与功能板块而不知所措。而对诸多智赛网的忠实用户来说,这是一个他们信任、支持乃至愿意付费使用的网站。
不同于绝大多数创业者身上外露的雄心勃勃,邹冰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经历磨炼后的沉着与淡定。但随着谈话深入,他内敛的自信和对智赛网展望的蓝图也正在徐徐铺陈。
高智力竞赛的低效率运作
棋类对中国人来说极为常见,自古流传下来的中国象棋与围棋,可谓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对不少国人而言,国际象棋却还是稍显陌生。
国际象棋有着近2000年的历史,传说源自古印度、中国或阿拉伯等国家。虽然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但它对孩子成长的助益却是众所周知。
国际象棋被誉为数学的艺术、趣味的科学、战斗的游戏、智慧的化身,对弈中,锻炼的不但是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实战中还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忍耐力,面对挫折的坚韧不拔和挑战困难的永不放弃。
《哈利波特》与国际象棋
很多人对国际象棋的第一印象也许来自1997年“深蓝”电脑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新闻,或者来自《哈利波特》第一集结尾处罗恩为首的那场精彩的真人对决。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国际象棋这项智力运动中,中国已经和俄罗斯成为国际象棋运动的共同引领者。在女子国际象棋方面,中国的领先优势更大,占据霸主的时间也较长。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女队就已经成为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的常客,在总共参加的7届赛事中,5次捧杯,仅侯逸凡就拿过4个世界冠军。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国际象棋作为孩子的课外延伸,邹冰条分缕析:“国际象棋的棋子比较立体,形态各异,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目标清晰简单,攻城杀王,孩子很容易上手 。”
有趣味、容易上手,能让孩子从比较小的时期就产生浓厚兴趣,是国际象棋与其他棋类相比的优势之一。另一大优势则在于国际象棋的国际化,这不单指其竞赛的国际性,更体现在国际象棋作为世界第二大运动的参与度上、“国际象棋是世界第二大运动,会的人在七亿以上,仅次于足球。”
如此庞大的人数规模,让这项运动蓬勃发展。
2013年3月,邹冰开始带孩子学习国际象棋。机缘巧合,走进位于同一小区的方寸之间国际象棋俱乐部,不但成了孩子坚持学棋五年的开端,也成了邹冰了解国际象棋的入口。
通常参加课外班学习国象的孩子,真正的“考验”不仅在于日复一日的上课练棋,更重要的则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赛场上见真章、磨砺棋艺。参加比赛的过程,孩子们需独自面对若干轮次的不同对手,家长守在场外等待,急于知道孩子每一轮的比赛对阵、胜负情况。
而这,恰恰成为智赛网诞生的重大契机。
比赛流程其实不复杂。正常报名后,主办方会根据选手当前级别或年龄进行分组。
智力运动有意思的地方还在于它科学的晋级方式。和其它常见体育运动的淘汰制不同,国际象棋等棋牌类智力运动通常采用瑞士积分制,分7到9轮,每轮结束后根据胜负关系获得积分,再根据每个棋手的当前积分安排下一轮的对阵,也称为“对阵表”。
传统的国际象棋比赛中,当编排老师制作出对阵表之后,立刻将其打印贴在赛场外的公告栏上。在外焦急等候比赛结果的家长和孩子只能一窝蜂挤到公告栏前查看。
邹冰第一次带儿子参加国际象棋比赛,就被这样的赛场运作形式吓了一跳。“感觉这种方式可落后了,虽然主办方和参赛者看起来都已经习以为常,但我那会儿刚开始带孩子参加比赛,特别忧心忡忡。一场比赛少则两百人,多至上千人。很多孩子由老人带着前往参赛,孩子们在拥挤的人群底下钻来钻去,安全隐患非常大,如果发生踩踏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场人挤人
尽管主办方也试图通过在比赛期间组建微信群、直接在群组中发送对阵表的手段,来减轻家长和孩子在比赛日的负担,但依然有不少家长聚集在公告栏前等候消息。
与此同时,新的烦恼随之而来。“假设今天有十个组的七轮比赛,至少就有70张对阵表的照片,一些大组甚至达到上百张。主办方直接将照片发到群中,微信群里的信息根本看不过来,不仅费流量,当然,在上百张照片中找出孩子的名字和成绩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爱思考的邹冰没事儿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呢?
智赛网上的对阵表
两年等待的厚积薄发
在美国曾经生活工作10余年的邹冰,从2004年起开始在世界领先的企业文档安全存储与分发服务商 - IntraLinks工作。
2013年底,时任IntraLinks首席工程师的邹冰和清华校友一起在美国创建Zmenu.com,开始了自己创业的征程。Zmenu.com仅上线半年就覆盖了全美近百万家餐厅,菜单覆盖率全美第一,“工程师就是要直达本质地解决问题”,这正是邹冰行胜于言、朴实无华的行事作风!
创业期间,虽然工作繁忙,时间有了一定灵活度的邹冰也有更多机会陪伴孩子。“从13年到15年,我陪他打了不少比赛,每场比赛看到无数老师、家长都被同样问题困扰,觉得应该做点儿啥了!”
2015年的秋天,适逢微信二次开发市场的进一步完备,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的普及让邹冰有了合适的开发接口,“逢山开路,见水搭桥,遇到问题就得解决问题”,邹冰决定挽起袖子干——“时不我待,想做就做”。
在孩子学棋所在的“方寸之间”俱乐部教练的大力支持下,邹冰联系上了北京棋院的老师,第一次接触到国际象棋比赛背后的工具和数据。
“通过了解比赛使用的工具和工作流程,我开始思考,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怎样能让大家最方便。”
智赛网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用户这些简单而真实的痛点:让赛事主办方轻松、简单发送消息,让棋手教练和家长舒舒服服地能够在任何地点、实时收到赛事通知。邹冰开启了日以继夜的疯狂开发模式,工作之余,每天四到六小时的熬夜制作,仅用三周就完成了智赛网台前幕后的整个系统。
在邹冰看来,想清楚如何处理比赛过程中,信息源与信息处理、分发的问题,即如何让编排对阵表的老师有最快捷的方法将信息上传到智赛网,这个网站的雏形就应运而生了。
赛事主办方开心了,编排老师将对阵表一键复制粘贴到智赛网,程序会自动分析棋手的对阵信息及积分情况,并以此来推断棋手的胜负情况。用户省心了,智赛网会为每个比赛生成唯一的二维码,家长用微信扫码后就关注了智赛网(当时的国际象棋比赛网)的公众号。
每一轮对弈结束,公众号会给用户推送对阵结果及孩子下一轮的对战棋手信息,家长甚至能通过关注棋手了解他的过往战绩。
2015年9月19日,邹冰清楚记得这一天的时间,智赛网在北京市西城区国象等级赛首次进入大众视野。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第一场比赛就别提了,产品逻辑想的太乐观,实际运行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原先的程序逻辑,在现场的混乱中几乎不堪一击。有孩子临时参赛,有孩子的信息错误需要修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持续了一上午,邹冰一天基本就钉在板凳上没出编排室。
虽然是焦头烂额手忙脚乱,但对于他和智赛网来说,在正规赛事中的首次亮相仍然是相当成功的。当天下午开始,服务就开始顺畅起来,除了紧急处理出现的各类故障,更有利的则是能够站在主办方的视角发现之前没有看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提升智赛网的服务。而因为家长不熟悉智赛网而引起的混乱,也让邹冰明白,智赛网做得再好,用户的教育也是必须的。
接下来的很多比赛里,邹冰会亲自出马、或通过熟悉的教练在赛场进行耐心的宣讲和答疑。
“国象高考”李成智杯
的成功推广
同年国庆期间,邹冰将智赛网带到了秦皇岛全国国际象棋公开赛。为了让智赛网能在参赛选手人数更多的大赛上试运行,这次比赛也是邹冰自己“找上门”的。虽然在他的回忆里,“还是忙着在现场修Bug(漏洞)”,但整个比赛下来并没有出现大的纰漏。
起步阶段,让智赛网真正进入国象棋界得以认可的重大比赛,还是当属2016年2月,一年一度的“国象高考”李成智杯。“李成智杯级别非常高,它以前是国家少年队、青年队的选拔赛,是整个国际象棋界一年受关注度最高的比赛。”
李成智杯与之前比赛不同的不仅是其重要程度,对阵表的发布系统也更加复杂,李成智杯使用的编排软件会直接将对阵信息上传至一个叫chess-results的网站。为了方便组委会的工作,邹冰又开发了一个小程序,编排老师将比赛分组以及chess-results上发布的对阵表链接发给他,就能通过智赛网将家长们需要的信息及时推送出去。
这一次实践才真正让邹冰及智赛网受到了国际象棋界的频繁关注:一是因为新颖的呈现方式,既让现场的棋手及家长满意,同时让主办方节省了不少心力;二是通过这次比赛,让很多不能陪同孩子的家长,也得到了一个更加便捷的信息渠道。“有了智赛网,在国外都可以随时知道我孩子上一轮是赢了,还是输了,下一轮对手是谁。”
后台统计到的关注人数,更是直观地让邹冰看到智赛网获得的潮水般的肯定。当年李成智杯两个赛区的关注人数,基本是参赛棋手人数的三倍以上,到了今年的李成智杯,在年龄较小的赛区,关注人数与参赛棋手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1。
此外,在邹冰眼中最神奇的一件事,还是他针对这三次比赛所做的用户满意度调查,“它(智赛网)的用户满意度一直在90%到95%以上。这个真的让我蛮开心的,说明智赛网确实能解决大家的问题,帮助到大家。”
源于真实用户需求的自信
转眼,智赛网上线快2年半了。现在智赛网的关注用户近6.5万人,承办过400多场比赛,参赛选手累计14万人次,推送消息达900万条。
智赛网在几乎从没做过任何推广的情况下,单靠用户口碑成为国际象棋比赛的首选信息发布平台,囊括了80%以上的省级以上赛事,许多市区级比赛、俱乐部内部赛也开始使用智赛网。同时,也开始有围棋、中国象棋、五子棋和国际跳棋比赛开始在智赛网上发布。
对于为什么在今年才决定将公益服务转为更大规模的发展运营,邹冰承认自己一直在思考智赛网的盈利模式。
“开始做智赛网,初心很简单,就是觉得作为用户,我碰巧有能力懂技术来解决这个(信息发放困难的)问题。为了这个来收费,我觉得不现实,也不是我的初衷。”即使部分赛事的主办方愿意付费使用,但考虑到智力运动市场的情况,邹冰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还只是将智赛网当成“一个公益的事情在维护”。
直到2018年,也或许是“时期成熟了吧”。两年的运作,给智赛网积累的不光是口碑,关键是其储存的大量数据。“现在国际象棋80%以上的省级以上大赛都在智赛网发布。”这个数据显得相当低调,真实数据应该早已经超过80%,而智赛网踏踏实实积累出来的真实比赛信息与用户数据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
经过两年半的稳定发展,这个从初期就保持着零差评记录的“公益”网站,也将在2018年走向更大规模的发展。
在邹冰对智赛网的未来展望中,它的功能将不再限于单纯的比赛信息推送服务,而是致力于成为智力运动培训及比赛管理的双平台。
2018年开始至今,邹冰听到了很多真诚恳切的需求,来自于棋协领导、俱乐部、教练、棋手家长,大家希望智赛网提供更多的功能,做更多的事情,棋谱电子化、网赛、等级分制度的建立…大量来自于用户的真实需求,让邹冰看到了智力运动市场所面对的巨大成长性。
“我们一直都在讲互联网➕,对我来说,互联网技术就是工具,它的应用就是应该让行业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用户体验更好……我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棋牌界和智力运动行业的推广,真的因为技术手段,变得更高效!这才是智赛网的商业价值所在。”
三个星期通宵达旦的努力,源于解决问题的简单初衷;三年润物细无声的孵化,不改的仍是为所有参与方创造价值的初心,一切的蛰伏都是等待更壮丽的绽放。
智者驭心,赛者无疆,期待海淀发源的智赛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策划 / 何朝霞
采访、文、编辑 / 蒙婷柔
朗读者 / 赵静
审校 / 张丹
图片提供 / 邹冰
更多精彩故事